5G 應用擘劃越來越清晰,供應鏈卻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O-RAN (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絡) 的出世,更加速裂解原有產業秩序。
亞德諾半導體 (ADI) 發現:受到 O-RAN 激勵,就連過去較少投入研發的無線電單元 (RU) 廠商都開始摩拳擦掌搶進。值得留意的是,在看似開放氛圍下,運營商的獨特要求是商機所在,讓創新與整合的重要性加倍突顯;另為兼顧電路整合及設計靈活度,軟件定義無線電 (SDR) 已成 5G 最佳解。
賽靈思 (Xilinx) 抱持類似信念:為成就 O-RAN 的開放性與彈性,"整合"成了 O-RAN 的一個門坎,所以備有整合大量關鍵無線功能的單芯片自行調適"射頻"(RF) 平臺應市。他們直言,5G 對市場來說是顛覆性的,正在打破現有的商業模式,孕育出規模更小、更多樣化的供貨商;話雖如此,但預估至 2026 年,傳統無線電供貨商仍是大宗、將占有六成市場,依舊不容忽視。
恩智浦半導體 (NXP)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Nikolay Guenov 深入剖析 5G 對于供應鏈的劃時代意義是:允許網絡元素之間透過靈活協議和功能分割 (functional split)、從云臺或以集中化方式執行部署。O-RAN 尤聚焦于獨立組網 (SA) 之核心網和基站之間的中央單元 (CU)——負責傳輸 (SI 接口)、分組數據匯聚協議 (PDCP) 以及無線電資源控制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控制層 (Control Plane) 處理,部署距離涵蓋 ≤25~50Gbps 的基本傳輸處理到高達 Tbps 聚合處理的擴展場景。
照片人物:恩智浦半導體 (NXP)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Nikolay Guenov
于 2019 年2月加入 O-RAN 聯盟的恩智浦表示,目前全球支持 O-RAN 的電信商和網絡運營商持續增加中,但他們亦認同:傳統和 O-RAN 系統將同步并進,所以堅持分別為兩者提供解決方案架構和產品組合,讓包括私網在內的各式 5G 應用部署更具競爭力。為使互通無虞,恩智浦在 2019 年第三季攜手生態系伙伴,參與首次在中國北京展開的 O-RAN 開放無線網絡測試與集成中心 (OTIC) 實驗室工作,并在同年第四季參與全球首次 Plugfest 測試活動和概念驗證 (POC)。
量測儀器廠商是德科技 (Keysight) 分享一路以來的觀察:當前 O-RAN 架構受到的質疑或挑戰,主要是如何統整來自各家供貨商的產品,確保多廠商網絡環境下的互通、安全、合規以及效能流暢。因此,芯片制造商、網絡設備制造商 (NEMs)、移動通信業者,以及 OTIC 等供應鏈的關鍵成員,亟需一組可共同存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以便分享從硅前 (pre-silicon) 到云臺部署之工作流程成果。與此同時,受訪廠商多預期在 O-RAN 之后,毫米波 (mmWave) 和低軌道衛星 (LEO) 將是下一波熱點,且與下世代 6G 通信息息相關。
在此之前,"低延遲"是泛稱工業物聯網 (IIoT) 眾所矚目的關鍵能力,3GPP R16 版本亦提出借助"高精密時鐘",基于 5G 超可靠低延遲通信 (uRLLC),滿足"時間敏感網絡"(TSN) 架構的四大功能;然從根本溯源,所指涉的"時間"或"時鐘",該以什么為基準?優北羅 (u-blox) 主張:從衛星讀取"原子鐘"絕對是最佳解方!在 O-RAN 和"關鍵任務"應用的加持下,"時序模塊/時序卡"需求隨之遽增——惟有減少同步主源時間差,才能提升網絡性能及穩定度;而可同步支持 L1/L5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GNSS) 信號,才能無懼電離層誤差。
u-blox 透露,今年已看到廠商積極在企業專網進行 O-RAN 概念驗證,明年中可望小量出貨,最快 2023 年冀進入量產階段。另 3GPP 在去年 12 月批準 R17 非公共網絡 (NPN) 增強工作項目——旨在滿足視聽服務產生的服務要求以及 IMS (IP 多媒體子系統) 語音和 SNPN 緊急支持的服務要求,包括 NPN 功能增強以支持專業應用的視頻、圖像和音頻 (VIAPA),并支持用戶設備 (UE) 連接和遠程預配等新技術的規范,對低延遲的支持更為明確,有些應用基于備援考慮,甚至需要內建兩個以上的時序模塊 (精準度或有差異),對于市場又是一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