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智能制造"聚焦在人才短缺、爭取高門坎訂單及市場需求變動快速;但如今在全球政經和疫病干擾下,瞬息萬變的不只市場,更向上蔓延至供應鏈!業界普遍認同:5G 的啟航,將成為帶動數字轉型與智能制造的重要推力。尤其是"專網",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基于數據安全、傳輸質量、使用范圍、建置及維運成本等考慮,有四種部署形式。
有趣的反思是:5G 可取代 Wi-Fi 嗎?以往局域網絡 (LAN) vs. 廣域網 (WAN) 市場涇渭分明,但當連網主體從"人"變成"物",這樣的默契似乎也不復存在。此外,當移動邊緣運算 (MEC) 角色日漸吃重,為因應不同廠區、技術、產品的"多接取"(Multi- access) 需求,系統商無不卯足全力將異質服務整合在同一平臺,意在使 OT 和 IT 無縫接軌。
與此同時,工業用通信協議也大有進展:憑借簡便、通信速度快、供貨商選項多,EtherCAT 已在工業以太網取得壓倒性優勢;在補強"功能性安全"后,體質更趨健全。另值得留意的是:單對以太網 (SPE) 正在進軍工業應用——得益于"時間敏感網絡"(TSN) 技術,SPE 能實現關鍵任務,作為傳統以太網的補充技術,且能同時傳送功率和數據,無需再為低功率智能傳感器/致動器單獨供電。
在幾大重量級組織表態支持下,預估未來2~3 年將會看到一波 SPE 組件和產品開始進入市場,甚至可利用現有現場總線基礎架構逐步引入 SPE 和Ethernet-APL (應用層) 產品。著眼于 SPE 連接器可與單雙絞線現場總線的電纜相連、降低安裝成本,SPE 工業合作伙伴網絡正在壯大;它是否真有機會成為"行業顛覆者",全面終結 RS-485、馳騁工業物聯網 (IIoT)?時間是最好的試劑。
本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