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中的一切逐漸智慧化,又怎能忽略照明設備?曾經,"節能"是推動智能照明的最大誘因,但隨著發光二極管 (LED) 完成水平市場覆蓋,節能的邊際效用已然出現遞減。另一方面,由于燈具是環境中最普遍的帶電基礎設施,而人類活動又與燈光關系密切;結合無線通信技術后,正好為遠程感測、監控與定位建構良好骨架。這樣的架構,不僅可應用于能源/健康管理,也是工商信息采集的快速信道,正在勾勒新的場景。
更有廠商表示,利用燈控系統與藍牙信標 (Beacon) 追蹤物流及消費者身份,比掃碼或人臉辨識更適合用于無人商店或新零售,可保留某種程度的隱私。與此同時,當汽車越趨電氣化,車燈也不容置身事外;除了光源的改變,"自適應前照燈系統"(AFS) 與"自適應遠光燈系統"(ADB) 等智能車燈亦在興起,尤以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商機最為看俏——前者每年有 3,000 萬輛新車的強勁內需,后者可望因鹵素頭燈的汰換潮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