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博世集團在微機電 (MEMS) 的智慧資產,Bosch Sensortec 意圖跳脫「組件供貨商」格局,以軟、硬件系統整合者自詡;為此,舍棄孤注一擲在單一技術的作法,Bosch Sensortec 選擇多方押寶各種技術平臺,期能發表慣性 (Inertial)、地磁 (Geomagnetic)、氣壓 (Barometric pressure) 和氣體傳感等組件,以及包括處理器和軟件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以傳感整合為核心優勢,輔以富含專業知識的「應用層級」軟件作為策略藍圖,為不同應用量身打造一系列創新「ASSNs」(Application Specific Sensor Node,專用傳感器節點) 產品。
軟、硬件畢其功于一役,不須費力匹配或優化
Bosch Sensortec 亞太區總裁 Leopold Beer (百里博) 定調:加速計用以推估位移距離,陀螺儀和磁力計則負責提供航向數據;這些傳感器輸出訊號可透過軟件系統做整體權衡,即是所謂的「傳感數據融合」(Sensor Data Fusion, SDF),其效能對于軟、硬件整合至關重要。他特別提到,經過實證,隨機將組件與標準 SDF 軟件混搭所產生的結果多半差強人意;于是,不少用戶希望能一舉獲得傳感器和 SDF 的整體傳感效能。Beer 并預告,Bosch Sensortec 未來會有更多專精型產品問市,讓設備制造商即使不具傳感數據處理背景,也能從先進傳感技術受益。
照片人物:Bosch Sensortec 亞太區總裁 Leopold Beer (百里博)
為滿足不同市場需求,Bosch Sensortec 在九軸運動傳感器 (Motion Sensor) 呈現分流發展:BMX160 以低功耗為目標,BMX055 則要求高效精準度;另有復合產品 (Combo),Bosch Sensortec 甚至連 SDF 軟件與選配式氣壓傳感器都為客戶設想周到,備有相關支持。Beer 說明,「接口」亦是影響慣性量測單元 (IMU) 精準度的要素,包括輸出數據速率與傳感器芯片內、外的整體訊號鏈,故 Bosch Sensortec 除了通用產品之外,亦提供特定應用的復合產品,讓制造商不需擔心繁復的接口匹配問題。
Beer 認為,將傳感器整合成單一組件不夠,還需包括相關「預編程數據」(preprogrammed data) 處理單元。理由很簡單:當傳感器訊號越來越多,意謂 SDF 軟件匹配、優化的復雜度也越來越高,此時,整合可處理各類傳感器運算的 MCU 或 DSP,建構「傳感器中樞」(Sensor Hub),會是較理想的方式,Bosch Sensortec 有 BNO055 和 BHI160 兩款整合性產品因應;不但可分擔應用處理器 (AP) 的傳感數據融合運算,還能延長待機時間。
表:Bosch Sensortec 內置處理器的高整合傳感產品
|
BNO055
|
BHI160
|
類型
|
九軸傳感器模塊:三軸 12-bit 加速度傳感器、三軸地磁傳感器和三軸 16-bit 陀螺儀
|
六軸慣性測量單元 (IMU):包括一個三軸加速度計和三軸陀螺儀
|
處理器
|
Atmel 32-bit MCU
|
Bosch Fuser Core 32-bit DSP
|
特色
|
1. 可提供傳感器 (加速度/地磁/陀螺儀) 的單一數據,亦可提供組合數據
2. 適用于智能手機和穿戴裝置
3. 是目前支持 Windows 8.1 的最小尺寸 Sensor Hub 產品
|
1. Turnkey 智能傳感器產品
2. 適用于需要 fusion 軟件運作的使用情境
3. 專為 Android 應用設計——Android 5.0 (Lollipop) 傳感器規范
4. 可透過內置功能軟件更新訂制或升級傳感器功能規格,以支持未來 Android 新版本
5. 低功耗,低于 1.55mA;并可與外置磁力計實現九軸融合解決方案
|
數據源:編輯部整理
運動傳感+氣壓傳感合體,慣性導航有其必要性
有鑒于現今智慧手機仰賴永不斷訊的傳感器來實現健身追蹤、計步、室內導航和手勢識別等應用,運動傳感器大部分時間、甚至所有時間均處于聯機狀態;博世專為自家傳感器融合和運動識別算法優化訂制超低功耗 32 位處理器——Fuser Core,據稱與 ARM Cortex 相較,可省下 90~95% 不等的功耗。此外,Bosch Sensortec 主張:將經過校準的慣性傳感器軟、硬件優化方案,結合衛星或 Wi-Fi 訊號,可讓定位的功耗與效能達到最佳狀態。
Beer 表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功耗較慣性導航高,且無法在建筑物內部運作、用于「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 PDR),所以慣性導航有其必要性;即使 GNSS 訊號正常,運動傳感器亦可在必要時提供絕對尋址。不過,慣性導航也不是毫無缺點;Beer 提醒,若傳感器本身的精準度與質量不佳,慣性導航容易發生「航向誤差」(Heading Error)。若借助九軸復合式運動傳感器——整合加速計、陀螺儀和磁力計,搭配氣壓傳感器強化樓層偵測 (floor detection),有助消弭此誤差。
圖1:博世 Motion Sensor 可用于行動/穿戴裝置、物聯網、智能家居、游戲、影像設備及工業應用
數據源:Bosch Sensortec 網站
Bosch Sensortec 堅信,「傳感融合樣貌會受多重技術層面驅動,但應用需求始終是最根本的關鍵」。Beer 以擴增實境 (AR)/虛擬現實 (VR) 為例,為能即刻獲知用戶接口和裝置的「絕對方位」(absolute orientation),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缺一不可,九軸整合模塊是必備款,但用戶可依個別狀況決定是否需要 µC & SDF 功能。在環境傳感方面,邏輯上需要被監測的是獨立參數,如:溫/濕度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 濃度檢測。他再三重申,實際應用將定義整合型式;例如,水冷氣系統須同時獲取溫/濕度數據和室內空氣質量,作為輸入參數。
環境失真衍生基本誤差,須「微調」算法進行校正
Beer 透露,市面上許多 VR 頭戴式裝置皆是采用 BMI055 IMU 組件,在消費電子領域具有頂尖的精度與速度,且內部陀螺儀不需外加數位濾波器。由于不同運動模式 (8字型、慢速線性、快速和慢速旋轉或游戲動作) 所采集到的方位、俯仰和滾轉等數據計算涉及旋轉加速度,使測量更加困難;若動態精度不夠,用戶在屏幕上所看到的移動,與裝置實際運動之間將產生極大偏差。當 VR 從 2D 朝 3D 過渡,光學追蹤是必要傳感技術;可惜目前絕對尋址的靈敏度尚嫌不足,必須輔以高感度、低漂移的慣性傳感器為使用者賦予感知能力。

圖2:博世 AR / VR motion sensors 能預防暈眩的不適感,未來可進一步應用在零售、工業和社交溝通
數據源:Bosch Sensortec 網站
另須留意的是,磁力計本身會伴隨環境失真 (environmental distortion) 和地磁振幅變異,存在補償、敏感度容忍范圍、交叉敏感性 (cross-sensitivity) 或溫度偏移系數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offset, TCO) 等基本誤差。細究造成環境失真的變量包括硬磁干擾 (Hard Iron) 和軟磁干擾 (Soft Iron)——前者是指材料經過磁化,即使去掉磁場,仍保留剩余磁化強度不易消除;后者為高導磁率材料在空間中對磁場的偏折效應,導致不均勻的磁場強度分布。凡此種種,皆有損電子羅盤精準度及使用者體驗。因此,校正磁力計和環境因子是 SDF 的要務之一。
「校正磁力計的方法很多,最明智的是利用運動傳感器推升高精度,因為可減少校正時間并節省系統功耗」,Beer 強調。Bosch Sensortec 以精確追蹤使用者動作的高效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為基底,嚴謹地將所有傳感數據同步化;不僅能預先處理傳感器的噪聲/補償/敏感度,更可根據特定傳感器及用戶硬件設計「微調」算法的主要參數,聰明地辨別動作是否遭到扭曲,因而造就多元、廣泛的產品,包括:九軸 BMX、BMI+BMM (6+3 axes)、BMC+BMG (6+3 axes)、BHI+BMM、BNO (9 axes + µC + eSDF),以及自行開發的 BSX SDF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