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每年消耗的電池數量已數十億計,購買、使用和更換不僅帶來巨大的人力成本,也讓自然環境付出沉重代價。隨著IoT技術的發展,IoT終端設備也正以數十億的速度成長,這些設備對能源的需求累積起來同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盡可能節約能源,較少甚至不用電池供電,成為一個創新點。
謀思科技(Atmosic Technologies)首席執行官David Su
實現更多無須電池的應用場景
“謀思科技(Atmosic Technologies)希望能夠改變這個現狀。基于我們最新的創新的超低功耗技術和解決方案,我們希望能夠顛覆整個電子產品的使用場景,我們希望能夠電池的永久續航,同時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在一些技術的發展前景下,我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實現無需電池。”謀思科技首席執行官David Su說道。
為實現這個目標,Atomsic在三個方向進行了創新
首先是超低功耗技術
透過,將計算單元與信號傳輸單元的供電分開,且進行動態調整,Atmosic芯片在相同場景下將功耗降低了4倍!
第二是射頻喚醒技術:Atmosic的射頻喚醒技術可以讓設備無需使用是的時候隨時保持休眠狀態,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喚醒。
“由于設備在采用的時候都進行射頻信號的導入,我們對接收機做了專門的設置和調整,而基于射頻信號的不同,我們的CPM將會自動判斷是否要把接收器進行打開或者是激活,這是我們的射頻喚醒技術的關鍵。”
第三是可控的能量收集:
透過吸收光能,震動,溫度變化等等自然或者人為的物理量變化,搜集到能量給電子設備使用,能量回收技術已經在很多領域被廣泛使用。
“能源收集基本上可以用非常小的動作就可以生成非常大的能量,收集到的能量是毫瓦級的。比如動能能量收集。人們通過對開關的打開以及閉合,這個動能產生的能量就已經足夠可以支持對一個燈泡來進行供電。”
“射頻的能源收集效率大概在50%左右,具體要看應用場景。”
結合可控能量收集以及超低能耗技術和解決方案,Atmosic可以實現永久續航以及無需電池的應用場景和能力。
藍牙5作是理想的市場切入點
按照ABI研究機構統計數字,到2023年無線設備的裝機數量達到350億個!其中,藍牙相關的消費品以及家居用品包括傳感器和數據傳輸市場規模將超過20億美元。
“在全部350億臺裝機的無線基站當中其實藍牙是最常見的一種互聯解決方案。因此我們選擇了藍牙作為敲門磚。”
藍牙5.0技術的發布,讓藍牙設備的無線連接的范圍以及設備續航的能力繼續獲得提升,目前的連接范圍甚至已經可以達到與Wi-Fi相對應的水平。
“我們提供的產品以及技術、解決方案有著非常廣泛的市場和前景,從個人電子設備到家居設備,再到汽車、健康、工業和企業,以及智慧城市,可以說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
目前,Atmosic提供M2和M3兩個系列的抄底洪浩單芯片SoC產品。其中M2系列(零件編號ATM22xx)提供超低功耗藍牙5.0和射頻喚醒功能,M3系列(零件編號ATM32xx)增加了受控能量收集功能,兩個系列引腳兼容。
“在過去的兩年,Atmosic一直在與客戶合作解決各種場景下的應用問題,在一些現有的應用中,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把功耗降低2到5倍!”
“在消費者端,比如藍牙連接的無線的鍵盤、鼠標這些設備。現在市面上的解決方案可能產品使用了1到2年就要要更換電池,但是,如果采用Atmosic解決方案的話,電池使用壽命可以直接延長大5到7年。幾乎覆蓋了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Atmosic自創立之初就選擇了與中國市場的深度結合,公司的首個海外的辦事處在中國深圳設立,擁有量本地銷售團隊技術支持和工程師為客戶提供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中國本地客戶采用了Atmosic的方案。
“Atmosic對自己產品的定位是要參與到中端市場的競爭。我們希望既有具備非常競爭力的價格,同時也在此基礎上考慮到我們在性能上的優勢,給客戶最優的解決方案。”
“在整個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我和David至少每兩到三個禮拜就會飛去中國。” 謀思科技營銷及業務拓展副總裁Atmosic Technologies說道。
關于Atmosic:
Atmosic™ Technologies是一家創新型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成立于2016年。三個領投機構進行了大力投資,分別是Sutter Hill、Clear以及華登國際。
Atmosic專注于設計和提供超低功耗無線技術的解決方案,旨在極大減少和消除設備對電池的依賴性,從而實現永久續航和無電池物聯網的發展。隨著物聯網在個人、家庭、汽車、醫療、工業、企業和智慧城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物聯網設備生態系統中負責部署的設計人員、制造商和最終用戶來說,Atmosic的產品可大幅降低物聯網的運維成本和工作量。
Atmosic首席執行官David Su博士擁有超過30年的工程專業經驗和豐富的無線技術知識。David曾在創銳訊通訊(Atheros)的早期工程團隊中擔任模擬/射頻工程副總裁,在2011年高通收購創銳訊通訊之后,擔任高通工程副總裁。
David擁有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并現任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咨詢教授;他也是國際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