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IoT) 是眾望所歸的潛力市場,但因涉獵層面廣,實際參與部署的人想必都同意:這是個不容易經營的區(qū)塊。在本期系列訪談中可發(fā)現,碎片化與多元化,已成 IoT 重復率最高的關鍵詞;而與工業(yè)大數據 (Big Data) 和人工智能 (AI) 似有合縱連橫之勢,衍生一干 IIoT、AIoT 等復合詞,意味著需要更多相關人才做跨域產業(yè)整合 (含科普與實作),才能走出專業(yè)迷林、建構實用的 IoT。
最初業(yè)界力捧的穿戴式設備,已見后繼乏力的疲態(tài);就連去年在 COMPUTEX 對其大力贊聲的通信大廠高通 (Qualcomm),今年亦順應時勢見風轉舵,改推"電腦手機化"的移動電腦 (Mobile PC) 應市。即使有人提出質疑,此類另類創(chuàng)新產品很難撼動主流 Wintel 架構;不過,一旦連網環(huán)境成熟到隨時、隨地唾手可得,這種輕量級移動電腦,或許真能成為熱衷數字娛樂或移動商務人士的隨身裝備。
Amazon Echo 與 Google Home 的投石問路,意外造就"語音助理"爆紅、帶動音頻處理器和語音軟件算法商機,讓擅長模擬/數字信號混合處理和 FPGA 編程、具"指向性"聲源、減少麥克風陣列用量且提高語音識別率的美高森美 (Microsemi),近來詢問度大增。此外,紛雜的連網技術在歷經市場淬煉后有加速融合跡象;由于 2.4GHz 射頻前端 (RFE) 可共享,讓同一頻段的復合式 (Combo) 通信產品大受歡迎,進而催生各式整合無線功能的系統(tǒng)單芯片 (SoC) 問市。
從半導體大廠爭相宣告同時支持藍牙與 IEEE 802.15.4 (ZigBee / Thread) 的動作看來,此二者顯然已成 IoT 業(yè)者重兵屯駐的大本營;另為與 WiFi 局域網無縫接軌,"購并"就成了最便捷的手段。繼高通先知灼見買入創(chuàng)銳訊 (Atheros) 后,芯科科技 (Silicon Labs) 與安謀 (ARM) 亦先后吃下 WiFi 廠商,準備或正在爭食龐大的多網域、多協議連網大餅——在微控制器 (MCU) 集成射頻 (RF) 與人機接口 (HMI) 氣候漸成的同時,行動處理器 IP 霸主也揭示逐鹿無線通信的雄心。
雖然面對 RISC-V 開源指令集與美普思 (MIPS) 等競爭者的來勢洶洶,憑借低功耗與完整智財專利 (IP) 布局,ARM 目前仍是行動處理器首選;尤其是范圍涵蓋甚廣的 SoC 在實體化過程中,恐遭遇不少專利地雷,除非開發(fā)者本身有極堅強的集團資源當靠山,否則采用開源難度絕對要比單純 MCU 高出許多。在 Cortex 處理器打入標竿產品 Amazon Echo 與 Google Home 供應鏈的利基上,ARM 新發(fā)布的"Cordio"無線 IP 后勢以及與自有 IP 通信芯片大廠的競合,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