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世代通信能否以此類推稱為 5G?"這其實關系到是平滑升級或大張旗鼓、改弦易轍的角度;對應物聯網 (IoT) 的窄頻 (Narrow Band) 存取技術,就是選擇 LTE- M、延續原有以"時間"為切割點 (TDD) 的架構,或是采用 NB- IoT、以"頻率"分段傳輸 (FDD) 的區別。然而,對于終端使用者而言,所關注的恐怕只是能否隨時隨地順利連網的問題。
記得 2008 年、智慧手機剛翩然而至沒幾年,歐美就已出現一個新的英文復合名詞——discomgoogolation (網絡不安癥),乃源自 discombobulate (困惑、泄氣) 與 Google 這兩個單字而來,指的是人們在無法連網時便會感到焦慮、壓力。時至今日,當通信網絡遍地開花后,如何藉由改善用戶體驗 (User Experience) 來為自身服務或產品加值,已成運營商及設備業者的共同目標。
為滿足新一代"指向性"通信需求,選用適當量測儀器,對先期研發仿真及實作幫助良多:豐富的候選波形數據庫、精密的波形轉換與信號分析,皆是辨別細微噪聲、相鄰信道泄漏、信號收發效能的必要工具。本期【產業特輯】針對"無縫連網"的產業概況、使用情境和量測訣竅,將有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