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科技變革,幾乎都少不了量測儀器供貨商的穿梭其間與鼎力相助;眾所周知,所有電子產品都需經過「量化檢測」考驗,必須在規格制訂之初就考慮到后續可行性,因此量測業者往往是最能掌握趨勢與技術的先知,亦是當然受益者。具長期參與通訊標準制訂經驗的是德科技 (Keysight),以及本身就是 PXI 開放平臺推手的國家儀器 (NI) 在談到下世代通訊時,皆異口同聲看好模塊化儀器的前景。不過,Keysight 營銷處副總經理羅大鈞澄清,模塊化雖可降低整體測試成本,卻非低價產品的代名詞。
羅大鈞說明,因為要把符合高能效標準的高精度零組件做成「模塊」等級,組件成本和技術難度皆不低。事實上,Keysight 將每項量測儀器皆視為「客戶的資產」,認真看待且十分重視售后服務;而基于「資產活化」考慮,Keysight 大力推行 Multi-Vendors 統包式服務,可應用戶要求為所有自家及他廠的量測儀器做體檢式校驗,并提供相關維修「治療」。Keysight 在全球設有逾 50 個服務據點,且所有維修校正實驗室皆依 ISO / IEC 17025 標準而建,以確保受檢儀器之頻率、功率等精準度皆符合國際計量高標。
照片人物:Keysight 營銷處副總經理羅大鈞
探索新世代通訊,首重驗證數據庫與軟件工具
5G 除了號稱可提高百倍、「驚人的」傳輸速率外,到底還有哪些賣點?是德科技 (Keysight) 資深項目經理張式先揭橥 5G 的愿景在于:服務大量群眾、異質網絡溝通,以及網絡自動優化、隨時無縫連接,對基地臺的設備供貨商與系統營運商皆是極大挑戰,必須就網絡架構、空中界面、效能指針、服務模式和應用做全新思考。例如:如何布署多重無線存取 (Multi-RAT)、消弭通訊邊緣死角 (Cell edge)、增強網絡「密化」(Densification)、運用虛擬化無線接入網絡 (virtualized RAN)、提升能源效率與優化用戶的體驗質量 (QoE) 等。
張式先說明,現有 4G LTE 頻道使用效率已較早期大有改善,但仍有約 10% 的耗損,必須從研發新的訊號波形著手,方能得償 5G 宏愿。當然,若能找到相對「干凈」的超寬帶資源自是上策,可惜如今 6GHz 以下已無可用頻段,讓商用通訊業者不得不往更高頻的區塊移動,揭幕「毫米波」(mmWave) 競賽;希望藉由調變天線指向性,克服頻率越高、噪聲越多、衰減越快的物理極限。他說明,天線孔徑尺寸與大氣吸收會導致路徑損耗 (Path loss),所幸可經由指向性「數組天線」補償;而毫米波好處是天線小、可直接放在手機中賦予指向性功能。
圖1:Keysight 供 5G 研發用的測試解決方案
801.11ad 即是以 60GHz 毫米波基礎發展而成。然而,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 (Massive MIMO) 只是滿足同一時空大量連網需求的基本功,張式先表示,想進一步講究使用效率,還得仰賴「全雙工」(Full Duplexing) 做雙向收發傳輸——將子載波間距更集中,或是在時間軸上減少延遲,但缺點是自我干擾亦會隨之變大,必須設法消除;若再納入 MIMO,還會有串音干擾 (crosstalk) 的問題。相位適應調變日趨復雜,需有高精密、支持多信道的量測儀器支應才能克服重重滯礙,而更新迅速的驗證數據庫與完善的軟件工具亦是必備要件。
Keysight:「參考方案、教育訓練、顧問服務」添翼,領航 5G
藉助 Keysight 波形產生與分析測試平臺,能讓通道探量 (Channel Sounding)、特性分析及多通道校驗工作一次到位;由儀器內建的 FPGA 負責解調及波束追蹤 (beam tracking),可實時演算波束形態、量測發射訊號。另日前推出的「5G 訊號優化軟件」,可用來校驗、產生并分析 FBMC / F-OFDM 等 5G 候選波形訊號,任務導向式指令大幅簡化復雜系統的量測流程,典型配置包括用于基本校驗的 K3101A,以及任一訊號產生與分析軟件:用于數字調變訊號的 K3102A、用于 LTE FDD 的 K3013A,或用于 OFDM 的 K3104A),用戶可購買分析軟件的永久授權。
圖2:Keysight 5G 波形產生與分析測試平臺
Keysight 預告,5G 導向的增強型 LTE 也正緊鑼密鼓開發中,以便為現有 LTE 提供多重存取功能;未來還會新增更多功能,并提供簡易授權。在傳統高階量測市場執牛耳的 Keysight,近年亦從善如流,積極投入 PXI / AXIe 模塊化量測產品,并將 5G、模塊、軟件、服務列為四大業務引擎;大中華區市場開發經理徐正平表示,傳統量測機臺開發少則 2、3年,多則 7、8年,追不上行動通訊的飛快演進,而模塊化有利于加快與時俱進的腳步。他透露,去年整體量測儀器市場僅成長 8%,但 PXI 模塊卻有兩位數佳績,顯見量測市場正在質變。
同樣是 PXI 開放平臺,若有介接、整合需要,可透過通用基礎程序語言編程。有鑒于此,Keysight 大舉擴充產品組合,尤以無線通信、高速傳輸、軍工國防和車用電子等「高能效」量測為重點。雖然在模塊化市場起步稍晚,約 5、6 年前才進入賽局,但拜差異化之賜,Keysight 已在 PXI / AXIe 市場躍升至第二大。為協助用戶加速開發、測試,Keysight 備有類似 IC 設計「公板」的「建議測試」方案供參考,必要時亦可提供原始碼給用戶。特別一提的是,Keysight 在教育訓練及顧問服務勠力頗深,對于瞬息萬變、應接不暇的通訊業界,或是一大福音。
圖3:模塊化量測的應用需求
NI:模塊化+軟件定義,仿真各種調變可能
在 3GPP 如火如荼鋪路下世代通訊、以全維度 MIMO 提高傳輸速率之際,亦不忘分流鎖定 IoT 發展多裝置的「窄頻」機器類通訊 (MTC)。無獨有偶,ITU-R (國際電信聯盟) 亦同意「高頻、高速」并非唯一指標,擘畫 2020 年后將有三種使用情境并駕齊驅:eMBB (增強式行動寬帶)、uMTC (高可靠 MTC),以及 mMTC (大量 MTC),進而衍生八大技術需求:高速傳輸、使用體驗 (個別被分配到的數據傳輸速率)、頻譜效率、可移動性、低度延遲、容納更多用戶、網絡能源效率與區域流量。NI 強調只有事先萬全嚴謹模擬,才可確保不同使用情境的穩定性。
圖4:ITU 預言 2020 年后國際行動電信 (IMT) 的主要使用情境
數據源:ITU網站
NI 首席產品營銷經理 David A. Hall 則認為,連網裝置爆炸式的推陳出新,從 PC、手機、平板、IoT 裝置,現在就連電視和汽車也入列,導致組件所要擔負的功能越來越多,例如:功率放大器不再只有放大功率功能,還包括高階濾波、電源管理和模擬與數字的數據轉換;在量測上要兼顧覆蓋率、低成本、市場變化和高速數據采集,模塊化易于分拆、整合,最為便利。他繼續說道,20 年前,要手動開關測試并不難;但要應對當今如此復雜的測試任務,若要逐一輪換好幾種功能機臺、不停手動測試,不僅浪費時間且累人,故模塊化是最好的選擇。
照片人物:NI 首席產品營銷經理 David A. Hall
繼 2012 年發布首款向量訊號收發器 (VST)—— PXIe-5644R,NI 再度大動作推出第二代 VST 產品 PXIe-5840,結合 6.5 GHz RF 向量訊號產生器、6.5 GHz 向量訊號分析器、可供使用者設定的高效能 FPGA、高速串行接口、平行數字接口與單一雙槽式 PXI Express 模塊,高達 1 GHz 的瞬間帶寬,適用于數字預失真 (DPD) 的進階測試與雷達、LTE-Advanced Pro 與 5G 等寬帶訊號,可針對 802.11ac 錯誤向量幅度 (EVM) 執行 -50 dB 的效能量測;配合直覺式 LabVIEW 系統設計軟件,可自行設定 VST 打造新韌體,具備軟件定義無線電 (SDR) 的靈活彈性。
客制測試環境,補足近場通訊板塊
NI 歸納 5G 有四大技術范疇:1.大規模 MIMO:動態增加基地臺天線數量;2.無線網絡:MTC 和窄頻物聯網 (NB-IoT) 為新興應用;3.波束成形 (Beamforming):優化訊號結構、改善帶寬使用率;4.毫米波:利用較不擁擠的頻段做蜂巢式通訊。Hall 指出,傳統機臺只能提供固定量測功能,且易有處理器過時、通訊延遲、數據流量太小的疑慮,最麻煩的是各家軟件自成一格,不易與其他設備串接,且無法讓用戶自行編程測試環境,故 NI 一開始就力倡開放式平臺,主張從研發設計到原型制作 (prototype) 階段,都能借道 FPGA 依個別需求「訂做」模擬測試。
圖5:NI 無線測試系統 (WTS) 搭配 PXI 向量訊號收發器 (VST)
NI 堅持,軟件是 PXI 測試模塊客制化關鍵,所以持續與服務供貨商密切合作,并進行策略性并購。旗下 AWR 高頻設計軟件包能快速模擬不同波形并結合 NI 硬件展開驗證,包括:Channel Sounding、為不同地域尋找適合的頻段、毫米波組件設計仿真、MIMO 調校等,用戶可在云端平臺做電路仿真、系統設計與電磁分析驗證。NI 亦將目光擴及近場通訊,預期物聯網與 5G 引爆行動支付需求,于 2015 年收購 NFC 量測技術廠商 Micropross 以壯軍容;冀將研發、一致性驗證和量產測試完整串聯,意欲通吃無線市場的雄心昭然若揭。
以 NFC、無線支付和功率量測起家的 Micropross,在「一致性認證」的市占率高達 70%,其中有 80% 是非接觸式產品。Micropross 提醒,NFC 認證有 NFC 論壇與 EMVCo 兩大體系,雖皆不脫 RFID 標準,但之后演進略有歧異,選擇量測儀器時須留意是否有相關支持能力。
Micropross 是 EMVCo 組織所選定的 PICC 和 PCD Analog 測試工具供貨商,同時也是 NFC 論壇重要成員,可確保所有 NFC 設備的互操作性。此外,有些高階 IC 卡已將 NFC 和無線充電整合,且大部分旗鑒手機已內嵌此兩種無線技術,對綜合量測需求將更殷切。
圖6:Micropross CTS (Contactless Test Station) 涵蓋訊號產生、振蕩、A/D 轉換器、RF 放大器和電源供應
結語
研調公司 PMR 表示,相較于傳統堆架式量測儀器,PXI 挾著傳輸率高、體積小、功耗低、精確度更勝一籌,加上便于讓用戶執行目標測試項目、不須另行學習艱深編程技巧等優勢,在 RF 通訊、航天、國防、消費電子和高階無線設備整合等領域有全面蔓延之勢。
平心而論,如果對自身量測需求了然于胸,主要目的是以簡易量測模型貫通研發到量產環節,反倒希望能有更大自由度以建立專屬的量測條件,選用易于和計算機、生產線機臺串接的量測模塊,是不錯的方式;但如果是擁有多項仍在服役中儀器卻苦無妥善管理之法、背負與最新通訊標準亦步亦趨壓力,或需要通訊專業引導的業者,也許向擁有售后服務及教育顧問能量的供貨商請教,所獲得之無形價值或將更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