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CompoTech China > 專題 > 專題報道 >
         

        5G 鳴槍起跑,誰最早受益?

        本文作者:任苙萍       點擊: 2016-08-25 13:35
        前言:
        5G先期受益者No.1:芯片供貨商
        千呼萬喚始出來!就在 7月中旬,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 全數通過將 28GHz、37GHz 和 39GHz 三個頻段分配給 5G 網絡使用,成為第一個落實 5G 標準化的國家。究竟,在設備商磨刀霍霍、號稱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4G 百倍的下世代通訊,有哪些應用值得期待?我們真的需要在 2020 年就轉而擁抱 5G?芯片商、營運商及系統整合商對于 5G 前景的看法又是如何?
         
        猶記十多年前,「三網融合」(Triple- play) ——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做數字匯流,開始成為熱議焦點。隨著時間過去,廣播電視網幾乎已被成功同化,如今,余下兩端近身對壘、短兵相接的時刻儼然已至;而高通 (Qualcomm) 與英特爾 (Intel),無疑是電信與互聯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芯片大廠。
         
        高通:5G連網應建立在統一架構上
        ●行動寬帶須以使用情境為依歸
        在電信本業方面,高通主張應用處理器 (AP) 的效能指標應視其性質有所差異,一如不同車種有它最適合行駛的環境,而不同路況的交通流量亦有別。高通去年 9 月舍 ARM 公板、重新回歸 Kryo 自主架構所開發的 Snapdragon 820 旗艦級單芯片 (SoC),內建 X12 LTE 調制解調器的傳輸速率也會隨著使用情境有所調整。輔以 TruSignal 多天線訊號增強技術,可減少斷訊、改善通訊質量并延長電力。今年初新發表 256-QAM、4x20 MHz 載波聚合 (CA) 的 X16 LTE 調制解調器,可支持輔助授權接入 (LAA)、有效使用未授權頻段,下載速度可十倍速提升、達 1Gbps。
         

        圖1:Snapdragon 820 在不同情境下的傳輸表現
        數據源:高通網站
         
        有鑒于用戶對手機圖像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高通對于周邊 GPU (圖像處理單元)、DSP (數字信號處理器) 和 ISP (影像訊號處理器) 亦下足工夫。采用 14nm FinFET LPP 制程和 64 位的四核心設計的 Snapdragon 820,同時搭載 Adreno 530 GPU、Hexagon 680 DSP 與 14 位 Spectra ISP,支持 4K 和 VR 顯示、分工處理視覺運算和感測輔助定位,且可補強低光源攝影弱點,有效減輕手機鏡頭模塊的厚重感,已順利入駐 HTC、HP、小米、樂視、LG、Vivo、Sony 和 Samsung 等一線手機大廠,華碩最新 ZenFone 3 亦在列。
         
        ●收購 Atheros,倡導 Wi-Fi SON 架構
        高通 2011 年收購創銳訊 (Atheros) 后,對串聯電信與局域網絡、優化異質連網具互補加乘效果,今年更提出「Wi-Fi SON」(自組網絡) 概念,旨在簡化家用與辦公室 Wi-Fi 網絡、讓端到端連網效能優化。采用「Wi-Fi SON」解決方案的智能網關或無線路由器,可即插即用、自行配置組態、自主優化管理、自行修復、主動偵測及排除連網障礙、自我防御并阻擋未授權網絡存取。資深副總裁兼連接業務總經理 Rahul Patel 宣示,高通的策略是就容量、內容與體驗,以及覆蓋率做整體布局,以更多頻段、天線和效率提高尋址容量以改善用戶體驗。
         

        照片人物:高通資深副總裁兼連接業務總經理 Rahul Patel
         
        Patel 從「感知情境」(Context Awareness) 來解構使用者所關注的面向:
        1.自主行動:提供最好的使用者經驗 (個人化) 與效能 (優化);
        2.情境推斷:以智能算法辨別所處位置、目前活動狀況、附近有多少用戶,以及通訊環境質量;
        3.資料收集:為維持連網狀態,關鍵在于 LTE / Wi-Fi / 藍芽的互補連接、運動/區域/趨近性的感測,以及使用習慣/行為的應用,而低功耗無疑是首要考慮。
         
        高通認為,更大的容量有助催生新服務;采用多用戶之多輸入多輸出 (MU- MIMO) 的 802.11ac (Wave2) 由于數據吞吐量和容量約是單用戶 MIMO (SU- MIMO) 的3倍,可解決流量壅塞問題。Patel 指出,2X2 天線是目前 11ac 路由器主流規格,但高階產品已直攻 4X4 接取;而支持 MU- MIMO 的 Wi-Fi SON 三頻平臺,可簡化無縫連網并深化中階無線通信市場滲透率。該平臺包括 QCA9984 (4X4)、QCA9886 (2X2) 兩款路由芯片以及網絡處理器 IPQ40x9 SoC。
         
        ●Wi-Fi 多頻齊發,60GHz 802.11ad 展新局
        開發商可運用 MU-MIMO 擴大網絡容量,并透過兩個 5GHz 與單個 2.4GHz 頻段組合,靈活分配網狀網絡 (mesh networks) 的傳輸效率。高通資深銷售總監Terry Yen表示,SoC 在物料整合及端到端設計擁有多項好處:將 CPU、DSP、GPU、ISP、內存、感測/顯示/多媒體處理,以及 LTE 調制解調器與藍芽、Wi-Fi、GNSS 和 USB PCI 通訊協議整合,可一舉擁有快速充電、電源管理接口、喇叭放大器、觸控、感測、指紋辨識、編碼功能,并實現濾波、功率放大、封包追蹤 (Envelope Tracking)、RF 接收器、天線開關、天線調變設計。
         

        圖2:高通支援 MU- MIMO 和 Wi-Fi SON 的三頻平臺
        數據源:高通網站
         
        此外,802.11ad (WiGig) 60GHz 新頻段的另辟蹊徑,便于無線備援及多任務處理。高通透露,樂視超級手機 LeTV Max Pro 是首款具備 802.11ad 技術的智慧手機,Elecom、NEC、TP-Link、宏碁與華碩亦將采用高通 802.11ad 端對端解決方案—— Snapdragon 820 處理器結合 QCA9500 802.11ad 芯片組與 IPQ 8064 參考設計的平臺組合,目前最大數據傳輸率可達 4.6Gbps,在線觀看 4K 影片毫無延遲感;搭配室內電力線通訊 (PLC),可望帶動 4K、8K 等超高分辨率的數字顯示商機。
         
        ●物聯網須有保全及跨平臺能力
        看好嵌入式系統及物聯網 (IoT) 應用,同時間發布的還有整合 1X1 802.11n 及 5GHz 的雙頻芯片—— QCA4012,避開家用與智能手機常規 2.4GHz 頻段以減少干擾,是去年 QCA401x 和 QCA4531 兩款 Wi-Fi 芯片的衍生版本。QCA401x 整合微控制器 (MCU),用于連接電燈、家用監視器等裝置,提供 800KB 片上內存和多組擴展接口,可與傳感器、顯示器和致動器彼此互聯,包含整套 Wi-Fi、IPv6、HTTP 通訊協議;QCA4531 支持 Linux / OpenWRT 環境下的程序開發,集成多個無線通信協議,最多可同時鏈接 16 個裝置。
         
        今年 COMPUTEX,高通再發布另一款強打低功耗、專為「單一功能」穿戴連網裝置開發的 Snapdragon Wear 1100 SoC,內建應用處理器可支持各種 Linux 程序應用、語音、Wi-Fi 和藍芽功能,并集成高通 iZat 定位引擎,供 multi-GNSS 多衛星和來電定位,適用于兒童/老人/寵物防走失手環、健身記錄器、智能耳機等須長時間配戴的裝置;尺寸更小、電池續航力更長、感測更智能,以及安全定位和隨時連網是共通要求。運用虛擬柵欄 (geo-fencing) 技術進行安全監控——整合硬件加密引擎、硬件隨機碼產生器及 TrustZone,為消費者建構高標準安全。
         
        有趣的是,「IoT」一詞似乎不能滿足高通對于物聯網的期許,而改以「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 來指稱;而終端裝置也不再只被動接收訊息,將成為多重跳接式 (Multi-hop) 通訊的一環。如此一來,勢必需建置有能力跨越極端變化應用的可擴展網絡,以便在不同網絡系統維持高效率數據傳輸,有效連接大規模物聯網;讓無法忍受嚴重延遲的新型態管控服務得以更安全、可靠;因此,高通格外重視「跨平臺」生態系統,除了本身主導的 AllJoyn 平臺,亦全面支持蘋果 HomeKit 和 Google Weave 云端服務。
         

        圖3:高通 IoE 藍圖規劃
        數據源:高通網站
         
        英特爾:5G 是「第三次數位革命」
        ●由互聯網挺進電信網絡
        英雄所見略同,英特爾副總裁 Aicha Evans 剖析,如果 2G 是因應語音而生、3G 起源于數據傳輸、4G 志在視訊串流……那么 5G 就是為了串聯數以幾十億計的人與物。她表示,現今的行動裝置是基于語音和數據而生,但明天過后,所謂的「可移動性」已不再有明確定義,因為萬物連網時代將正式來臨!2020 年,全球將有 500 億個「人、裝置和機器」經由網絡串聯,成為驅動 5G 無線網絡的主要動力。Evans 將 5G 稱為「第三次數字革命」,是眾多技術與廣泛生態系的集合;運算與通訊融合是重點,而汽車、工廠、無人機只是諸多應用的冰山一角。
         
        繼與美國 AT&T 聯合測試 LTE 商用無人機,以擴展至物流、農業、建設與保險為宗旨,并與 Orange 電信、愛立信 (Ericsson)、諾基亞 (Nokia) 展示「延伸覆蓋版 GSM 物聯網技術」(EC-GSM-IoT) 后;今年英特爾再與鴻海集團結盟布局 5G—— 與旗下鴻通韜略研究院技術合作,并在鴻海投資的亞太電信網絡測試與驗證,冀達成下列目標:
        1. 確保客戶端設備可行:由英特爾提供 5G 芯片、參考設計與相關技術工具,協助鴻海集團進行 5G 客戶端設備的先期驗證機制;
        2. 強化「行動邊緣運算」(Mobile Edge Controller, MEC):運用終端網絡虛擬化 (Network Edge Virtualization, NEV) 軟件和數據層開發工具包 (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 DPDK),實現高帶寬、低延遲的實時存取;
        3. 擴充城域網容量:共同開發微型「云端無線存取網絡」(CRAN) 硬件平臺與遠程射頻轉發器 (Remote Radio Head, RRH) 技術,追求最佳成本效益。
         

        圖4:英特爾「行動邊緣運算」及 NEV SDK 示意圖
        數據源:Intel網站
         
        牽涉到網絡基礎建設,資金、時間、人力所費不貲,產業結盟有助資源共享與整合,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除了以軟件定義網絡 (SDN)、虛擬化建構 5G 通訊環境,英特爾也積極參與應用端開發,宣布與中華電信、勝捷光電攜手打造車聯網 (IoV) 平臺,讓車載資通訊 (telematics) 服務再升級,擬推出 UBI (User-based Insurance) 彈性計費車險系統方案。保險業者可經由「Driving Insight」手機 APP 或 OBD-II (On-Board Diagnostics-II) 車載設備收集駕駛行為等大數據,客制化保險服務,讓素行優良的駕駛人受惠于良好開車行為及用車習慣,獲得保險優惠。
         
        ●效能掛帥的連網應用,IT架構具優勢
        中華電信研究院智慧聯網研究所所長羅坤榮表示,車聯網解決方案有三大區塊:云端平臺、異質整合和終端設備,中華電信在前兩者有很好的發揮;與英特爾、勝捷的搭檔,剛好能在原有行動通訊基礎上,補強設備端一角。他進一步說明,中華電信過去曾發展過商用車隊、公共運輸、交通號志等管理工程,4G 用戶數也已達 500 多萬,希望在既有語音服務之外,持續開發更多加值應用,為產險公司、汽車保養廠或駕駛人提供所需的服務,例如,產險公司可借助 UBI 降低理賠風險,未來還可擴及車輛安全等其他領域。
          
            
        照片人物:中華電信研究院智慧聯網研究所所長羅坤榮(左)、勝捷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廖筠松(右)
         
        勝捷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廖筠松補充,不管物聯網或車聯網,「服務」都是關鍵詞與核心價值;而終端信息是否足夠?能否確實傳送到平臺處理?至關重要。之所以選擇中華電信,是看中其除了 OBD-II 行車監控設備外,還支持 GoPro 等主動式行車記錄器,可將車載信息完整送到云端平臺深入分析;因為 UBI 應用只有簡單數據不夠,還需搭配影像數據才能精準判讀。這些收集到的數據全交由中華電信云端系統管理,運用大數據分析功能以建構不同產業需求的參考模型。早期試行計劃將以車險保戶在六個月期間、300 萬公里的里程測試結果為依據。
         
        英特爾亞太日本區通路銷售事業群嵌入式產品總監 Lonnie McAlister 介紹,新款解決方案結合勝捷光電內含英特爾 Atom (凌動) x3 處理器的車載設備 (dongle),以及中華電信提供的巨量數據分析服務,讓業界能利用現有 IT 架構開發新服務。英特爾 Atom x3 處理器將先進功能整合到省電的微型化組件封裝,并提供車載資通訊軟件開發工具包,方便用戶開發云端及終端 APP,無須再為設計中間件 (middleware) 或設計客制化框架 (framework) 大費周章;同時致力培植產業體系,盼跨足零售、制造與醫療等產業,如:銷售點管理系統 (POS)、醫療用平板等。
         

        照片人物:英特爾亞太日本區通路銷售事業群嵌入式產品總監 Lonnie McAlister
         
        結語
        綜觀上述,高通的 5G 藍圖規劃是從三方面著手建立統一連網:1.加強行動寛頻,將速率和容量 (Capacity) 極大化;2.確保關鍵任務服務的保全、可靠性和回應;3.提高密度、降低功耗和成本以推動大規模物聯網;而英特爾則藉拉攏服務供貨商與設備商為起點,不失為明智之舉。遙想當年英特爾在 WiMAX、行動處理器乃至無線充電的錯失良機,歸根究底只有一個源頭:這些皆是以手機等便攜設備為應用大宗,對于低功耗的向往甚于運算效能,且當時過于輕忽電信營運商的逆襲力量所致。然時至今日,5G 氣候一旦成形,或將另有一番景象。
         
        待萬物連網水到渠成,英特爾在一些工控領域或對運算能力需求高于功耗/散然的應用,顯然又有了盡情揮灑的舞臺,例如:工廠機器、汽車、服務器或基地臺等基礎設施。畢竟,這些應用的處理效能多少攸關人身、財產安全,非同小可。此次與中華電信、勝捷光電的指標性合作,使 OBD-II 車載設備可從車輛傳感器擷取串流數據,及時向駕駛人、車隊管理者、保險公司、甚至私有車輛業主發送警訊;不僅是英特爾在運輸業 IoT 端至端應用平臺投資成果的初步展現,亦可望讓 Atom 芯片銷售扳回一城,一掃過去在行動裝置出師不利的陰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免费|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 日韩内射激情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片免费福利片永久|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不卡|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免费可以看黄的视频s色|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91成人免费福利网站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免费观看大片毛片| yello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成a人片|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