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CompoTech China > 專題 > 專題報道 >
         

        機器人產業:工業用「級距」成長,非工業用引人遐想

        本文作者:任苙萍       點擊: 2016-03-02 08:05
        前言:
        隨著全球陸續邁入高齡化、特定產業人力短缺嚴重,機器人不再只是科幻產物;向來對機器人發展不遺余力的日本,更將機器人視為下世代「產業再興」的主角,明訂2020年整體產值達2.4兆日圓的目標,且預估工業用市場規模將成長兩倍、非工業用上看20倍!近年來因應社會型態改變,「服務型機器人」尤被賦予高度期待;坊間不少人更將上述「非工業用」的增幅,直接解讀等同于服務用途而樂觀以待。然而,這樣的期盼真能得償所望?
         
        雖然日本服務型機器人在相關領域已有多項研發成果,例如:本田技研工業的家用機器人ASIMO、三菱電機的家庭暨導覽機器人Wakamaru、日立制作所的公仔機器人EMIEW,以及由軟銀與鴻海連手打造的情感人形機器人Pepper等,但在語音識別和人工智能(AI)有跨時代進展前,要應對突發狀況或落實在攸關生命存續的醫療照護,仍有一定難度與風險。不過,若是應用在可歸納出標準作業程序(SOP)的簡單邏輯工作,或聊供自娛之用,則不在此限。
         
        例如,醫事檢驗就是不錯的情境;篩檢樣本一旦交由機器人代勞,專業人士不必再為繁鎖程序所困,就能空出心力專職判讀及研究工作。其次,第一線耗費人力的例行接待或保全,也是極佳先行者;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基層人員還只停留在「機械式」等級的服務,未在臨場反應、例外管理或危機處理等方面下工夫,未來恐將失去競爭力!因為,倒茶送水的事ASIMO也會做,且乖巧聽話……對于喜怒哀樂的制式反應,Pepper就能搞定,或許還更討喜。
         
             
         圖:左為擁有視覺與聽覺整合能力、行進時速達6公里的ASIMO;右為主打情感功能,可解讀人類情緒并做出回應的Pepper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不可否認,在大數據推波助瀾下,或許機器人真有全面進駐人類生活的一天;然而在可預見的三、五年內,「工業用機器人」(包括機械手臂)受惠于新一波工業革命及物聯網帶動,反倒可望呈級距式跳躍成長。工業用機器人由于應用模式較成熟,加上機電整合環境水到渠成,可取代辛苦、污穢、危險的3K工作,或高重復性的單調制程,前景相對看好;且范疇有從原有半導體、汽車制造等上游產業,逐漸擴及烘焙、紡織、物流等民生工業的現象。
         
        DENSO:汽車等級的高可靠性及耐用度,快速且精準
        從供貨商觀察,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y)在無塵室機器人產能占比最高,全球市占坐四望五;發那科(Fanuc)、歐地希(OTC)、安川(YASKAWA)、不二越(Nachi)、電綜(DENSO)、三菱(MITSUBISHI)在焊接、塑型、涂布各擁一片天,而雅馬哈(YAMAHA)、IAI則以單軸到四軸的基礎產品為主,從事對自由度要求較低的工作。其中取音自「電裝」、聚焦于中小型機械手臂的電綜(DENSO),因本身有逾20年的豐富使用經驗,在速度、靈活度、可靠度及耐用度口碑極佳。
         
        DENSO原是豐田汽車(Toyota)集團專責生產汽車儀表板、冷氣等電子零組件的生產部門,為供應自用開始研發機械手臂;后于1949年成為獨立營業單位,并于1990年代對外銷售。2001年,正式以DENSO WAVE之名營運自動化辨識、工業機器人及工業控制器等三大業務;因應本地OEM市場特性,臺灣電綜以前兩項業務為核心。考慮到機器人動作的精致度,DENSO只有提供機械手臂,另找配合廠商為終端客戶設計適用的夾制具,增加「指掌」的操控性。
         
        DENSO客群有兩個區塊:一是電子制造商為主的終端用戶,多是設有自動化部門、有整合能力的集團企業;一是專業的設備系統整合商(SI),與他們合作推出Total Solution銷售,客制化程度較高。臺灣電綜顧客營業部經理丸田哲郎表示,電子業雖然產品生命周期短,設計及在工廠生產的時間僅有數年,但如果不是專用機,只要將機械手臂拆下換裝新型夾制具便可繼續服役;而傳統產業因產品變化不大,尤其重視機械耐用性,而這正是DENSO產品的利基。
         
        丸田指出,就SI能力來說,日本質量雖有目共睹,但價格相對也高;他特別提到臺灣SI廠商具有相當高的CP值,并十分肯定臺灣工具機產業的水平,透露Toyota集團為做最佳資源分配,內部工廠生產線也采用臺灣工具機,帶動「臺灣流」的當地采購風潮。最后,丸田提醒,導入工廠自動化(FA)須考慮設計時間、成本及上線時間,因為這并非單點問題,而是牽渉到整條生產線乃至于整個工廠;建議有意導入者可從試作機開始分段導入制程,若遇有調試問題才好逐一解決。
         

        圖:DENSO六軸垂直多關節機器手臂
         
        ABB:產品線廣,全球服務據點多,走在研發尖端
        談到客服,不能不提出身歐洲、在全球設有100多個服務處的機器人產業先驅——艾波比(ABB)。對使用者來說,如何無痛導入新工具或制程十分重要,否則可能因操作不便進而有損產能,弄巧成拙;這家元老級供貨商,早在70年代就率先研發出電力驅動工業機器人和工業噴涂機器人,如今產品線已涵蓋講究速度的小型機器人,到負重/焊接/堆棧型機器人,以及專為超高速物料搬運及包裝設計的并聯型(Delta Robot),對于現場安裝及性能確認尤其擅長。
         
        ABB自動化與驅動控制事業部協理蔡景淳表示,該公司除了據點多、可就近服務外,更重要的是其售后服務皆是由當地的分公司直營,質量有保障;且公司有專屬的企業通訊軟件,隨時可提供技術奧援;這也是為何ABB二手產品依然搶手的原因。他并提到,工業4.0的核心精神在于將「彈性自動化」進化至「人機協作」層次,首重安全與工作默契的培養;這一點從ABB將首款人機協作的雙臂機器人命名為YuMi就可看出,標榜能讓人機近距離共同完成任務。
         
        此外,為縮短用戶上線時間,ABB特別研發PC-based RobotStudio編程軟件,協助輕松仿真復雜的加工路徑,并提供高效能程序,將人類手腕動作流暢地轉換成機器人編程。之所以能有如此強大的學習力,歸功于該公司獨樹一幟的運動控制技術。參訪ABB工業機器人展示中心時,只見項目工程師陳君羽拉著機器人手臂任意扭曲擺動,聰明的它隨即依樣畫葫蘆、分毫不差仿效完成高難度動作,讓用戶能在最短時間內確實感受到自動化的好處。
         
        ABB另有協助用戶偵測機器人健康狀況的加購服務,位于印度的數據中心可隨時供用戶查詢備品狀況;當零部件耗損數值接近臨界點時,ABB會發訊息通知用戶或客服工程師,以降低意外停工機率。身兼ABB工業機器人業務部負責人的蔡景淳補充,目前ABB的客戶群多直接面向終端用戶,但有鑒于不同應用有專屬的domain know-how,日后希望提高SI用戶比例。同時他透露,為顧及中小企業對于FA的需求,公司現正研擬相關「租賃」方案。
         

        圖:ABB專為小零件組裝應用所設計的人機協作雙臂機器人YuMi,讓操作員能與機器人并肩工作,無需安全圍籬
         

        照片人物:ABB自動化與驅動控制事業部協理蔡景淳(右)及項目工程師陳君羽(左)
         
        idea:機械背景淬煉深厚應用功力,包辦Total Solution一鳴驚人
        不讓國際大廠專美于前,2012年,一個臺灣土生土長的品牌「長毅idea」,開始引起業界注目。長毅工業創立于2002年,最初是工研院的委外設計單位,從半導體、LCD自動化設備制造起家;后因遭逢不景氣而投入機器人研發,于2011年成功誕生i系列機械手臂,遂在新竹成立設計中心,同時將研發及生產制造工作移師至臺中,另設「長毅技研」統籌。正是因為經歷扎實基本功鍛練,使idea對現場疑難雜癥的處理更加得心應手,得以在列強環伺中嶄露頭角。
         
        長毅技研總經理林宏俊描述,當時他們是從核心組件、從無到有開始研發,且經過內部產線驗證;不像國內有些廠商是以外購專利技術的方式經營,能立即產生效益。不過如此一步一腳印的布局耕耘并未白費,反倒有利于idea為自己樹立難以超越的競爭優勢:1.從機構件、編程、控制器到人機接口,皆能通盤掌握;2.客制化能力高,不論是行程控制或機器外型,皆能自行運算及制造;3.機械背景深諳物理特性,企業組織分工調度靈活,協助用戶垂直導入速度快。
         
        林宏俊回憶,idea在控制軟件的程序推演花了不少工夫,也嘗試配合不同馬達速度、動作點位等,可惜研發初期,常遭遇運算核心速度太慢的問題;所幸近幾年臺灣「機電整合」孕育有成,臺商所能獲得的計算機數值控制(CNC)資源越來越多,在軸卡及馬達控制的自主研發能力增進不少,不須再仰賴西門子、發那科、三菱等外商資源。idea藉由將生產線數值及設備狀態上傳至用戶的中控計算機,不僅能在線開關機臺,還能根據產能及個別機臺表現的優劣設定運作順序。
         
           
        圖:大大的「自主研發」字樣,為idea一路走來的心血結晶做了最佳批注。
        照片人物:長毅技研總經理林宏俊(左),長毅工業總經理蘇文章(右)
         
        夾制具的研發亦是一門學問,必須對FA產線目標物之尺寸、重量、形狀等有深入了解。例如,有些食品的包裝呈不規則形狀、規格種類繁雜,或碰觸力道過猛會導致散裂,使用真空吸取根本無效,必須彈性調整夾制具才能順利抓取;而這樣的專業判斷及整合能力,正是idea強項且難以被模仿,故毛利率較一般大量商品化的產品高。不過此種項目式開發的缺點是投入時間長、不易快速拓展客群,因此idea也不諱言,正在思考如何在廣度與深度之間取得平衡。
         
        Delta:電機零組件行家,機器人產業的后起之秀
        有別于idea從機械出發,新近揮軍機器人國度的臺達電子(Delta),是從機電整合的另一端——生產伺服馬達、驅動器、控制系統、人機接口,各式電表及傳感器等關鍵零組件起家,自制成本大幅降低;加上擁有電子制造業的制程應用技術和20年機電資歷,且臺達的電子零件、自動化生產線本身就是最佳實驗場,更能貼近客戶需求及客制化,可盡速而有效地導入產線。該公司另有「智能監控與可視化管理系統」(iPEMS),為客戶提供一體化運行管理和應急指揮平臺。
         
        英雄所見略同,臺達亦贊同機器人產業發展最困難之處在于:必須確實了解應用所需,并有效整合制程、機械結構、機電整合控制及信息融合管理等相關技術,方能實現客戶對導入機器人的預期效益。然與外商看法略有不同的是:臺達認為系統整合商無法充分掌握導入應用的know-how及終端客戶的技術需求,必須三方合作,才能成功導入;單靠供貨商一己之力或委外分工讓系統商自行整合,要兼顧客戶對「快速導入」及「投資回報率」兩大指標的要求,并非易事。
         
        臺達建議較穩當的模式為:透過經驗豐富的SI廠商與終端客戶深度討論、實地觀察,再將需求回饋給機器人供貨商、提出對策,最后經實地測試可行才正式導入。該公司還提到,由于全球區域資源秉賦和發展狀況各異,走向亦不同——例如美國屬「高端制造」走向,因應少量多樣生產,發展智能機器人;德國屬「高精制造」,強化導入機器人于彈性制造加工產業等差異;中國大陸屬「高量制造」,需要可快速導入的平價工業機器人;日本則著重在「高效制造」。
         

        圖:臺達SCARA工業機器人可結合外圍控制單元,滿足單機或結合移載平臺應用;亦可實現多機種混線生產、快速制程重組,并維持質量一致性
         
        至于臺灣地區,則偏向「高專制造」。臺達表示,有不少客戶甚至期望機器人具備智能和自動學習能力,以節省設置時間并提升稼動力,也是挑戰所在;而人才,則是另一項課題。臺達指出,正當機器人如火如荼發展之際,專業人才卻嚴重缺乏;校園內多只傳授技術知識,真正接軌業界仍存在許多鴻溝。因此,臺達積極與產官學研合作,協助學生建立基礎科學、應用整合和創新思考能力,并累積實務經驗,培養兼具機電、技術、軟韌體及應用專業通才。
         
        結語
        人們對于機器人,似乎有種「又愛又怕」的微妙心態,常見四大迷思:1.擔心它爭搶飯碗→事實上不少產業的缺工狀況嚴重,極待解決。2.某些工作不幸被取代后,理論上原有人力可尋求升級→偏偏對于某些缺乏計算機基礎的人來說,存在不小的學習門坎須克服。3.希冀它無所不能卻又怕它「自作主張」→在設計上須認清Robot應是「苦役」的代勞本質,AI發展過猶不及皆不妥。4.機器人將迅速融入日常生活→很遺憾的,現階段在消費市場中,它的定位似乎與「大型公仔」更接近些,或許不過又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新潮玩具……君不見已有不少消費型的機器人在人們興致一過,即被隨意「棄尸街頭」的消息時有所聞?
         
        綜合各家訪談內容,展望機器人市場有以下趨勢:1.因應不同區域的產業取向及結構,通用機器人將是重點項目。2.非工業用潛力大,但預估其中「產業用」成長力道仍優于一般消費市場,而工業制造應用將隨「物聯網」效應加速成長。3.因應社會人口結構改變,機器人應用將廣泛、快速地擴及其他產業,包括農林漁牧及服務業。4.導入自動化過程變量多,供貨商的現場應用能力決定一切;而售前輔導、售后服務以及產品CP值對采用意愿影響甚巨。5.人機協作已是共識,為保護工作人員安全,光柵視覺或壓力感測漸成標準配備。6.產線操作員須學習與機器人共處或自我提升,往「管理階層」或創新研發邁進。
          
               
        圖:精工愛普生(Epson)新型ProSix六軸機械手臂C8XL,擁有更高的荷重及臂長;而第七軸的新型升級應用,可透過Epson的PG(Pulse Generate)卡,使線性滑軌與機械手臂同時動作,CP值高
         
        順帶一提的是,受訪者皆認同物聯網成形有助每個節點收集數據,對FA及機器人發展具正向力量。惟德國宣稱的工業4.0仍處于概念階段,未有明確協議或規范;在通用協議未發布前,部分機器人供貨商以自行研發的通訊平臺供用戶串聯不同物聯裝置,避免面臨互不相通局面,失去彈性及智能生產的意義。例如,DENSO機械手臂搭載標準網絡接口「ORiN」,方便與各類FA設備和軟件連接;idea可根據客戶端系統解譯,將既有系統整合。為因應未來需求變化,臺達更呼吁應分階段在可掌握的產業、技術領域范疇逐步訂定標準,依序推展并有效鏈結,才能獲得認同采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免费国产成人18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好看的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毛片免费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jizz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久久久久久久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57pao一国产成永久免费|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美女被免费喷白浆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试看60分钟|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免费乱理伦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